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  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时事学习】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8-07-11 点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高校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持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持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持续强化,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保证了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优势学科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华农梦”而努力奋斗。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学术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坚持遵循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四)总体思路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围绕根本任务和关键环节,着力创新工作理念、工作体制、工作机制,完善校党委主责、校领导分管、宣传部门统筹、职能部门协同、学院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聚焦理论武装、课程育人、教师思政、网络思政、文化育人、阵地管理、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凝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实践、文化、组织育人合力,务实推动协同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课内课外贯通、校内校外联动、网上网下互动、育德育心融通的育人环境,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二、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强化核心价值引领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落实党员干部学习研讨制度,推进广大师生党员开展理论学习。

2.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把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国家安全、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持久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榜样的力量”等教育活动,评选表彰师生典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教育教学案例和“三入”实践育人案例建设。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丰富通识教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文化创作和传播活动,大力扶持中华诗词、书法戏曲等社团建设,加强学生学习、生活区域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加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推进品牌活动建设。

4.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丰富形式、拓展载体,定期开展“中国梦”“与信仰对话”“四进四信”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针对社会热点、关注重点,通过开展理论讲座、座谈交流、形势政策报告、实践学习等,及时回答师生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

5.实施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相衔接,精心设计、着力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课堂”,创新方式方法,开发微团课、微党课。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理论学习社团的带动作用,加强理论学习社团建设,深入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计划。

6.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以“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坚持不懈培养优良校风与学风。深入推进学术文化建设,促进科教融合,办好“南湖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营造诚实守信、包容并蓄、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加强阅读指导。抓住节点开展特色育人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场馆的建设力度,发挥校史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育人作用。加强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规划,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素质拓展活动,建立“大成绩单”制度。加强学生人文艺术、人文精神和国学教育,办好“狮子山讲坛”“悦雅计划”等品牌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教育,支持师生原创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建设校园原创话剧《牵挂》等一批具有华农特色、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7.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完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校院两级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对学生讲授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听课、巡课制度,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8.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引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推动“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社团、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制度。设立专项教学项目,深化教学研究,努力建设若干门精品课程和一批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精彩课堂。

9.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加大优秀人才培育引进力度,配足配强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新教师参与培训交流和社会实践考察研修活动。建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资源库,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研究人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鼓励支持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推动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协同育人。

10.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改善教师职称结构,整合优化专兼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积极培育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平台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马克思理论研究成果。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优质课程,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11.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引领、价值引领、知识传递、文化传承、创新探索和研究等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统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创造条件发展历史学、哲学等学科。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使用,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做好引进教材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加强对境外资助研究课题与合作项目等背景审查和过程管理,严把成果发布出口关,加大对优秀成果的推介力度,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三)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12.强化课堂教学建设管理。所有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促进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完善新进教师培训制度,强化学生评教、教学巡视、领导听课等制度,加强课程建设、过程管理和考核。加大课程改革的资助力度,重点建设高质量的文、史、哲、艺类课程,用好用足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3.强化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落实《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华中农业大学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和接受境外基金资助等管理办法》,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执行主办审查、落地审查、发布审查、联合审查和活动报备制度。加强对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出版物的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落实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网上不良信息,做好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14.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配备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坚持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严禁在校内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和组织宗教活动,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完善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制度,加强对涉宗教外籍教师和留学人员的管理。

(四)着力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15.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所有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人都是育人主体。落实教师周四下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完善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制度,进一步落实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导师制度,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落实《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术诚信教育,选树“立德树人”典型,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青年教师岗前、职后的培训和考核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发挥好师德教育实践基地的支撑作用,办好教师国情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实践班、科学传播研修班、中华传统文化专题培训班等。选聘优秀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加强班主任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将班主任经历和考核结果作为职称准入条件。推进本科生导师制,落实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职责。

16.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的综合考察和把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研究制定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绩效评价、评优奖励和人才推荐的首要条件,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升、分配、奖惩的主要依据。加强教师师德考评,把师德规范要求纳入入职、晋升、评优、人才推荐、导师遴选等考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17.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按标准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党务工作人员和学院组织员。选聘有思政和党务工作经验的干部、教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或党务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培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完善德育教师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制度,修订德育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按规定规范设立处级辅导员岗位。

(五)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8.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开展工作。持续开展对青年教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滚动调查,及时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和诉求,抓好分类指导和分众化思政工作。建立健全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充分发挥青年联合会等在青年教师中的凝聚、服务、引领作用。做好党外人士的思想引导和团结教育,加强与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联系交流沟通。创新师生交流平台,定期向师生通报学校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

19.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创建“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新模式。创新媒体工作机制,促进媒体融合。加强新媒体建设与管理,深入推进新媒体矩阵、辅导员博客、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重点支持具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建设。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建设一支优秀的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队伍。

20.强化实践育人。在实践中立德树人,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抓好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树立实践育人品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凝练固化一批实践育人成果。强化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业素质教育、创业实践、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孵化“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探索志愿者行动规律,全面提升以“本禹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

21.推进服务育人。在关心和服务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网络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建成一站式服务系统,开展经济资助、心理帮助、就业指导和校园生活服务等工作,实现学生事务服务的“全天候”“键对键”“面对面”。加强学生学业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体四翼”大学生资助模式及研究生“奖、助、贷、补”经济资助体系,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立足提升校园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高效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后勤职工行为、制度和环境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好后勤服务的育人功能。

22.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强化党的领导和指导,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团学组织各项工作中。落实共青团学生会改革方案,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础团务工作,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指导,制定学生干部管理办法,推进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实行大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强化学生社团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培育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提高主题活动质量,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23.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完善育人荣誉体系。探索将优秀网络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实行二级单位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的纪律情况监督检查范围,对履行责任不力、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长期薄弱的,追究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三、不断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24.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各级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校党委主责、校领导分管、宣传部门统筹、职能部门协同、学院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履行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委书记履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校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思想政治工作专题汇报机制、党委部门联席会议定期研讨机制。进一步发挥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25.加强对群团和统战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对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推进群团组织的改革创新,引导他们发挥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贯彻新时期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引导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加强理论学习和自身建设。

26.加强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配书记和院长,选好配强领导班子队伍,推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进一步明确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工作职责,规范完善学院党委(党总支)会议,健全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提高班子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

27.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重要作用,切实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探索依托课题组、学生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支部;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线上线下轮训,强化党的基本知识、纪律规矩和党建工作方法学习培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师生、服务党员为主线,创新服务机制。

28.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推进党支部结对共建,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以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为抓手,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处级党务干部全员上党课领学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立项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开展优秀党建工作品牌培育,宣传、推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和载体平台创新,努力形成党建工作特色品牌。

29.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注重政治合格,持续培养,端正师生入党动机,严把党员入口关;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对那些对党有感情、思想品行好、业务能力强、为人师表的优秀人才,安排专人联系,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入党;认真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重要渠道,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每年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教育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及时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及时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每年进行摸底排查,对班子不强、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的,限期整顿转化。



电话undefined传真:027-87282015 E-Mail:hq@mail.hzau.edu.cn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CopyRightundefinedcopy2014 365体育官网ribo88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